• 必发888





  •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学习专栏 > 新闻详情
    习近平论科技创新
    2023-12-04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竞争力。我们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 ,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一体推进 ,形成良性循环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 、开放创新一体设计 ,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 、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

    习近平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加强基础研究 ,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 ,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多复变函数论突破、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先后实施“863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 ,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 ,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 、鼓励自由探索 ,作出战略部署 ,要切实落实到位。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 ,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 ,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 、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 、“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 、新兴学科 、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 ,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建立但尚不完善 ,必须优化细化改革方案,发挥好制度 、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 、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 ,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要优化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持体系 ,完善基础研究项目组织、申报、评审和决策机制 ,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和国际国内同行评议,组织开展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识创新研究。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 、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创新基地 、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是大趋势 ,同时要考虑国家财力,保持合理投入强度,加强实施过程绩效评估,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基础研究存在题目从国外学术期刊上找、仪器设备从国外进口 、取得成果后再花钱到国外期刊和平台上发表的“两头在外”问题 。近年来,我国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成一批大国重器,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从根本上破解“两头在外”问题还任重道远 。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 ,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基础研究特区,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  ,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 ,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加强基础研究 ,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担重任 ,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要明确“破四唯”后怎么“立”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 ,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要加强科研学风作风建设 ,坚持科学监督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纵深推进科研作风学风治理,引导科技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深入实施 “中学生英才计划” 、“强基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 ,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 ,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 ,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少数国家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的冲击和挑战 。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我国要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扩大基础研究等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 ,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围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 、外层空间利用等全球问题,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 。要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参加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支持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组织同国际对接 ,完善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和监管框架 。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努力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 、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有效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利益。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开展基础研究既需要物质保障 ,更需要精神激励 。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 、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 、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 ,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科技知识、发扬科学精神,主动靠前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松绑减负、加油鼓劲,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在重点领域 、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有能力 、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2023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 、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要深化科技协同创新 ,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国家实验室 ,聚力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取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要强化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强军胜战导向,优化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习近平2023年3月8日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习近平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是个大国,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 ,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 ,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要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 、形成新动能 ,把智能、绿色 、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习近平2023年5月10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的讲话

    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 ,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工作者要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 ,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 、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 ,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  ,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

    习近平2023年5月17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在盐碱地治理开发 、节水灌溉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推动解决咸海生态危机 ,支持在中亚建立高技术企业 、信息技术产业园 。中方欢迎中亚国家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等“一带一路”专项合作计划。

    习近平2023年5月19日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近年来 ,澳门深化与内地在航天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澳门高校、澳门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习近平2023年5月23日给澳门科技大学师生的回信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 ,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2023年5月25日致2023中关村论坛的贺信

    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 、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

    习近平2023年5月25日致2023中关村论坛的贺信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当今世界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 ,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科学实验课 ,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习近平2023年5月31日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

    习近平2023年6月7日至8日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

    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 ,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大家正当其时,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 ,勇攀科技高峰,将来你们一定会为自己对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而自豪。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 ,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 ,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要大力发展现代科技 、教育事业 ,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把应对气候变化 、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 ,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 ,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 ,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多年来 ,你们积极参加“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推动科学普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 ,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 ,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

    习近平2023年7月20日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 、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 、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 ,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中国将设立“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 ,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依托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机制 ,探索建立“金砖国家全球遥感卫星数据与应用合作平台” ,为各国农业、生态、减灾等领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习近平2023年8月2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的讲话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 。金砖国家已经同意尽快启动人工智能研究组工作。要充分发挥研究组作用,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合作 ,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 、可靠性 、可控性、公平性。

    习近平2023年8月2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的讲话

    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习近平2023年8月26日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7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 ,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攻克了一大批尖端科技,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希望国防科技大学以建校70周年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为战育人,坚持面向世界军事和科技前沿 、面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勇担时代重任 ,锐意开拓进取 ,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加快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步伐 ,努力在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人才强军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这些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有了长足进步 ,初步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航空发动机研制战线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 ,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希望你们牢记使命责任 ,坚定航空报国志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 ,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的回信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演变,产业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 、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 ,把握数字时代新趋势,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2023年9月4日致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 ,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产业园区,加强对口合作 ,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 、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 ,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强化战略支撑作用 。

    习近平2023年9月7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的讲话

    哈尔滨工程大学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 。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  ,勇攀科学高峰 ,在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 ,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 ,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 ,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 ,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主动对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在优势产业和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 ,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绿色发展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 、大企业、大产业,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 、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持续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希望浦江创新论坛坚持以创新为主题 ,启迪创新思想、传播创新理念、激励创新精神 ,为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0日致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的贺信

    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 ,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 ,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创高地 。从全球视野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习近平2023年9月20日至2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 ,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9月23日电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 、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强科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技创新协同配合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吸引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 ,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接续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 ,推动优势产业延链 、新兴产业建链 。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航空装备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 ,面向未来需求出新品,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体系 、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 。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 。中方将在本届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

    习近平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 。各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 。今年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 ,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十年来,中方同共建国家加快科技交流和知识分享,不断优化创新环境 、集聚创新资源,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推进,成效显著 。

    习近平给古巴科学家裴德乐的复信,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10月31日电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将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各国共同挖掘创新增长潜力,激发创新合作潜能 ,强化创新伙伴关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2023年11月6日致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贺信

    我们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 ,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

    习近平2023年11月8日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

    深化网络安全务实合作 ,有力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妥善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 、伦理挑战 。中方愿同各方携手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习近平2023年11月8日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共同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要携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科技创新对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营造开放、公平、公正 、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更加积极姿态推动科技交流合作,携手打造开放 、公平 、公正 、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要加速数字化转型 ,缩小数字鸿沟,加快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 ,支持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不断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2023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数字乡村建设 、企业数字身份 、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等倡议,更好为亚太发展赋能。

    习近平2023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 ,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 。要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 ,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习近平2023年11月30日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 、教育 、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 ,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习近平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 XML地图